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

千金難買少年窮

也許本城階級觀念不算太重,也許本人太遲鈍,差不多人到中年,才體會到階級是甚麼。

最近才赫然發現,一班就讀傳統名校的同儕中,只有我一人老家在公屋,其他人都是在私人樓長大,父母當專業人士或做生意,有些由工人湊大。其實也不是現在才知道這些事實,只是唸書時對這些家境差距沒有甚麼感覺。大家都是穿劃一的校服、吃同一飯堂的午飯、看同樣的電視劇,我的零用錢甚至比一些中產孩子多。年少無知,大家一起上課温習、嬉笑玩耍,聊的不是學業戀愛娛樂八卦,就是友儕間的瑣碎小事。

長大後,沒有特定的職業志願,胡亂讀個學位,畢業後找份能糊口而又不太辛勞的寫字樓工,便心滿意足了。 我的中產出身朋友都不約而同從事各類專業,即使本科學位不是專業類別,畢業後也千方百計去進修考個牌。以我的成績和能力,決心要讀個會計牌之類,不會做不到,但我就是想不通為什麼要付出那麼多努力和時間去賺多一些(我不需要的)錢。對我來說,有餘暇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歡的事,才是最寶貴的,再多錢也買不到。至於我的中產朋友,我猜他們的目標是過不低於父母的生活水準吧,現在租金貴,做生意未必夠資金,而且華人家庭的教養偏向保守不冒險,加上他們讀書成績不俗,專業人士是必然選擇吧。

職業方向並沒有影嚮到我們的友誼。成家立室後,分歧才開始浮現。例如,對他們來說,私家車是養小孩的必然配套,是與奶粉尿片並列的必需品,即使住在地鐵站附近。我卻覺得私家車在本城算是奢侈品,而且並不比公共交通工具方便省時。大部份人都是在沒有私家車接送下成長,不見得上課就會遲到,也不見得去少了地方(事實上,童年時父母帶我去效遊的地點和次數比我有車的中產朋友都多)。孩子在太舒適的無菌温室生活長大,日後能否適應嚴苛的現實?中產要在這M型社會維持現時的生活越來越困難,嬌慣了的小孩將來怎樣面對由奢入儉的落差?

教養小孩的分歧讓我思考我們成長背景帶來的差異,但也未至於影響到我們的友誼。真正的衝擊,在那場波瀾壯闊的雨傘革命中爆發。做夢也想不到,有受高等教育的專業人士居然會真心支持強權暴力對待無權者,對全副武裝、受薪行事的警察萬分體恤,對手無寸鐵、犧牲自己時間和精力、冒著被捕被打前途被毀風險、站出來為大眾爭取民主普選的的抗爭人士百般奚落侮辱。催淚彈胡椒噴霧警棍好克制,雨傘眼罩鐵馬好暴力。有醫生甚至Like愛港力的FB專頁,有較為理智的律師則分享幫港出聲的貼文。他們沒有任何政治聯繫,沒有從建制陣營撈到任何實際利益,自己和至親也不是警察或任何紀律部隊成員。他們只是慣性地站在統治者的高度思考。這一刻,我看到的並非政見的不同,而是價值觀的鴻溝。站在那比紅海更闊更深的鴻溝前,直面人性的深淵,刹那間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」、「道不同不相為謀」、「仗義每多屠狗輩」不再是老生常談,而是真切的親身體會。雖然我沒有unfriend他們,此後仍有見面聊些不痛不癢的,但再也回不到從前。純真的友誼消逝後,剩下的只是一個成年人的社交圈子。

與此同時,重遇多年不見的小學同學,到他們的FB一看,全都是黃絲帶。我們就讀的是屋邨小學,大家都是來自草根家庭,靠自己努力完成學位或大專課程,大部份做著普通的文職(也有教師),現在大概算是lower-middle class吧。再推至整個FB朋友圈,類似背境的人無論支持佔領與否,也沒有半個認為暴力清場是對的。大體而然,他們較同情和體諒弱勢,至少不會站在權貴的立場說話。

當然,有很多中產在雨傘革命中站出來,有很多基層支持梁振英,任何階層也有出於祟高理想而當醫生律師的。本文只是從sample size不大的個人朋友圈中觀察所得的概論,不是要論斷哪個階級較為高尚,純為抒發一下遲來的震撼:原來一個人的出身階級,對其人的前途、人生觀、價值觀的影響比我想像中巨大得多。聽說這叫長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