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19日 星期五

蒼涼是一種老實

對無待堂這篇文章深有同感。在既要"維持適當的功能性人際關係",又不想虛偽矯情的情況下,我只能選擇沉默。把要吐出來的東西硬生生吞下,多難受。

有想過把此文轉貼到面書上,但想深一層,又有誰共鳴?只有徒添寂寞。還是貼在這裡給自己看。


*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*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*

蒼涼和濫情


文章最討厭的就是濫情的。二十世紀以來的新文學有過許多大師,也出過許多煽情的大師。香港的中學中文課,中文老師還是以「輕輕的我」為上品。小思的散文、一泡眼淚主旋律到極的「唐山大地震」仍然是高中文化科的讀本之一。香港的文學教育都是做樣子的,不是沒有心搞,就是識見所限,幾十年來課程的氣氛一直都是如此一腔熱血。
在特定的時空下,這些或許都是好作品,但生在這個後現代社會的人注定不會喜歡這些東西。初中生都尚且喜歡「挪威的森林」,因為它的氣氛是冷的,頁頁都是現代人的空虛、疏離。張愛玲的蒼冷、白先勇的孤寂、亦舒的寂寞中女才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。學校讓年青人接觸的都是一腔熱血,幾十年前的朝氣,要實現理想,繼承先哲,復興中華文化(小思寫唐君毅的最多了)‥‥‥很難怪所有人都視書本如虎,是天外來客,與自己無關。
我們的時代是蒼涼的,這一代的靈魂是未老先衰的。說到底對一個已經定型的社會,志氣是負資產,頹廢是時代的歸宿。孩子們若是都看得懂經濟的問題、世代的問題,那就是他們的恩賜,也是咀咒。明白人同時也是憂愁人。看得透的還更苦。上一代的人會勸後輩要潔身自愛。我看大可不必。人不要自愛,自知就好。愛是偏執,自愛,便對自己有要求,在這個社會立即便碰到頂,痛了,倒在地上流血。人自知就好,像張愛玲說的,因為懂得,所以慈悲。懂得自己的處境就好,何不對自己慈悲。
多的是濫情的字,也多的是濫情的人。濫情的人濫情在他們過度努力維持功能性的人際關係(適當的功能性人際關係誰不需要呢),過度刻意地維持一種虛偽的團體感。但濫情的人永遠不認為自己濫情,濫情的人的四周充滿他自己營造的假象。蒼涼是一種老實。老實的人說老實的話,寫老實的字,在熱哄哄手牽手的人的眼中卻是冰涼。蒼涼的人並不特別蒼涼,也不特別老實,只是這個世界過度的濫情和虛偽。


摘自無待堂網誌:
http://dadazim.com/journal/2011/09/cold-n-warm/